- 观音竹
- 【出处】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谓:现音竹,饶州山坡有之,以千层喜。春时短叶中抽细葶,发小叶,梢开绿花,长柄如石斛。一瓣长圆如小指甲,向上翘如首,下有三细尖瓣,下垂如足;复有一长瓣,弯曲如尾。白心点点,颇似青蛙翻肚。茎花齐发,长六七寸,殊状罕俪。...【阅读全文】
- 甘草节
- 【出处】《本草原始》 【拼音名】Gān Cǎo Ji 【别名】粉草节(《外科精要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、树脂状物质的部分。 【功能主治】 治痈疽疮毒,咽喉肿痛。 ①《医学入门》:生用,消肿导毒,治咽痛;炙则性温,能健脾胃...【阅读全文】
- 扶桑根
- 【出处】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 【拼音名】F Sānɡ Gēn 【英文名】Root of Chinese Hibiscus 【来源】 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-sinensis L.的根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ibiscus rosasinensis L. 采收和储藏:秋末挖取,洗净,晒干...【阅读全文】
- 茯苓
- 【拼音名】F Lnɡ 【英文名】PORIA 【别名】茯苓个、茯苓皮、茯苓块、赤茯苓、白茯苓 【来源】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(Schw.) Wolf 的干燥菌核。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发汗后,摊开晾至表面干燥,再发汗,反复数次至现皱纹、...【阅读全文】
- 鼻血草
- 鼻血草--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【拼音名】 B Xiě Cǎo 【别名】红活美、滇荆芥、土荆芥 【来源】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(Benth.) Bakh. f. [M. parviflora Benth. non. Salisb.]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晒干。 【性味】苦、涩,平。...【阅读全文】
- 巴山虎
- 【出处】《岭南采药录》 【拼音名】Bā Shān Hǔ 【别名】金扣钮根(《陆川本草》),细钮扣根、扣子头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紫花茄根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。全年可采。 【原形态】植物形态详天茄子条。 【性味】苦,平。 ①...【阅读全文】
- 白毛草
- 【出处】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 【拼音名】Bi Mo Cǎo 【别名】伏地蜈蚣草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晒干。 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达80厘米。根细,稍带紫红色,生数茎。茎直立,枝铺散,全株密生...【阅读全文】
- 首页
- 上一页
- 1
- 2
- 3
- 4
- 下一页
- 末页
- 共 4页27条
走进成都御生堂中医馆

- 成都御生堂中医馆成都御生堂中医馆以“发展中医药事业,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”为使命.【详情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