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虚体质之人培补元气宜食可以补气的中药,如人参、西洋参,党参、太子参、黄芪、白术、山药、白扁豆、甘草、红枣、刺五加、绞股蓝、红景天、茯苓、薏米、饴糖、蜂蜜等。
以上药物均可作为作料制成药膳,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。
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参或人参,沸水冲泡当茶饮。
反复感冒抵抗力弱者可用黄芪,防风,甘草,沸水冲泡代茶饮用。
经常心悸、心慌、善惊易恐者可用太子参、枣仁各,甘草,用沸水冲服,代茶饮用。
经常气短心慌、出汗劳累后加重者可用人参、五味子各,麦冬,每日沸水冲服,代茶饮用。
喘促日久,动则喘甚,呼多吸少,气不得续者,可用蛤蚧粉和人参粉,每日冲服,早、晚各1次。
而气虚表现在脏腑上主要有脾气虚、肾气虚、心气虚和肺气虚。
脾气虛
【症状表现】纳少,脘腹胀满,食后尤甚,大便溏薄,神倦乏力,少气懒言,面色白或萎黄,或见水肿或消瘦,舌淡苔白,脉缓弱。
【成因】多因饮食不节,劳累过度,久病耗伤脾气所致。
【调理方剂】四君汤、补中益气汤。
补中益气汤
【来源】金代名医李东垣《脾胃论》卷中。
【组成】黄芪,人参、白术,炙甘草,当归,陈皮、升麻、柴胡。
【用法】上药混合,时稍热服。
【加减】病甚劳役、热甚者,黄芪加至;咳嗽者,去人参;腹中痛者,加白芍药、炙甘草;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,再加黄芩;恶寒冷痛,加桂心;头痛,加蔓荆子:痛甚者,加川芎;顶痛、脑痛,加藁本。
【功效】
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。
四君汤
【来源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
【组成】人参、白术、茯苓,炙甘草。
【用法】将上药切碎,研为细末,水煎服。
【加减】若呕吐者,加半夏以降逆止呕;胸隔痞满者,加枳壳、陈皮以行气宽胸:心悸失眠者,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;兼畏寒肢冷、脘腹疼痛者,加干姜、附子以温中祛寒。
【功效】
益气健脾,适用于脾胃气虚证,症见面色萎白、语声低微、气短乏力、食少便溏、舌淡苔白、脉虚弱等。
肾气虚
【症状表现】耳鸣、腰酸、性欲衰减、头晕健忘、脉弱、夜尿增多、小便不畅、倦怠乏力、双腿发沉等。骨质疏松、发育迟缓、小儿智力不足、月经量偏少、经期不规则、排卵期基础体温上升不多、更年期障碍、不孕、习惯性流产、记忆力减退、腰膝酸软、多尿频尿、盗汗、头晕目眩、耳鸣、四肢冰冷等,也都属中医所说“肾气虚损”的范畴。
【成因】肾气虚是指肾脏功能减弱,是比较常见的疾病,该病的引发原因有很多,大家应引起高度的注意。
【调理方剂】固阴煎。
固阴煎
【来源】《 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。
【组成】人参适量,生地、熟地,山药、当归,白芍,黄精,麦冬、甘枸杞子、丹参、沙苑子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【加减】如虚滑遗甚者,加金樱子肉,或醋炒文蛤,或乌梅肉;阴虚,而当归经血不固者,加川续断;下焦阳气不足,而兼腹痛溏泄者,加补骨脂、吴茱萸适量;肝肾血虚,小腹疼痛而血不归经者,加当归;脾虚多湿,或兼呕恶者,加白术;气陷不固者,加炒升麻;兼心虚不眠,或多汗者,加枣仁(炒用)。
【功效】
肝肾两亏,遗精滑泄,带下崩漏,胎动不安,产后恶露不止,妇人阴挺。带浊淋遗,及经水因虚不固。肝肾血虚,胎动不安;产后冲任损伤,恶露不止。阴虚滑脱,以致下坠者。
心气虚
【症状表现】心悸、气短(活动时加剧)、自汗、胸闷不舒或痛、面色苍白、体倦乏力、舌质淡、舌体胖嫩、苔白、脉虚等。
【成因】由发汗、泻下太过,或劳心过度、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、病后体虚所致。
【调理方剂】养心汤加减。
养心汤加减
【来源】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一。
【组成】黄芪(炙)、白茯苓、茯神、半夏曲、当归、川芎各,远志(取肉,姜汁淹,焙)、辣桂、柏子仁、酸枣仁(浸,去皮,隔纸炒香)、北五味子、人参,甘草(炙)。
【用法】上为粗末,加生姜,大枣,水煎,空腹时服。
【加减]怔忡心悸者,加槟榔、赤茯苓。
【功效】
心虚血少,惊惕不宁。
肺气虚
【症状表现】自汗畏风、神疲少气,咳喘无力、动则气短、气怯声低,易遇风受寒而作恶寒发热、头痛鼻塞,或作咳嗽,或作喘作哮,反复发作,且咳痰稀薄,或呼吸短促难续.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。面色恍白,舌胖质淡,苔白,脉虚弱。
【成因】本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高体弱,或积劳内伤,或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所致。因肺气虚使卫外不固,治节无权,开合失司,宣降失职而出咳嗽、感冒、哮证、肺胀、自汗、虚劳等疾病。
【调理方剂】补肺汤。
补肺汤
【来源】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。
【组成】黄芪,甘草、钟乳、人参,桂心、干地黄、茯苓、白石英、厚朴、桑白皮、干姜、紫菀、橘皮、当归、五味子、远志、麦门冬,大枣。
【用法】上18味研末,用水煮,日3夜1服。
【功效】
脾气不足,逆满上气,咽中闷塞,短气,寒从背起,口中如含霜雪,言语失声,甚则吐也者。
(成都御生堂中医馆专家提醒:具体方药及用量因人而异,详情请遵医嘱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)